田园中的“循环经济”样本

发布时间:2020-06-30  点击:229  来源:四川省绿色节能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10月27日,双流县永安镇新街村一户居民家中聚集了一群肤色各异的外国客人,他们围成一圈,认真观察房间里一盏沼气灯的接线,不时做着笔记。

   站在人群中间的是永安沼气物业管理合作社社长罗贤均。这位远近闻名的沼气能人,正是这个农业部组织的“国际沼气培训班”的培训老师,每年,他都会接待一批来自非洲、南亚等国的学员。

  这些慕名而来的客人看重的不只是罗贤均的个人技术。近年来,成都依托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成果,积极探索沼气建设的创新技术和使用方法,破解沼气使用推广难题,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农业“零排放”样本。

     样本一:

     沼气也要“可持续”

     “我们家那个沼气池,是不是该维护了?”走进永安沼气物业管理合作社的大门,永安镇三星村的樊碧英婆婆把背篼一放就开始发问。合作社工作人员肖志华耐心地向她解释:什么时候维护最合适、维护前要注意通风。

     向农户提供沼气池管理维护的技术指导,是合作社的日常工作之一。罗贤均很早就注意到农村沼气入户的“软肋”所在:政府管“建”难管“护”,农户缺少专业的管理维护技术,很容易破损荒废;沼气池用料过于依赖养殖业,如果养殖情况波动,进料不足,供气量也很难保证。

     在双流县农村能源办公室的指导下,罗贤均和镇里的技术人员合作成立了沼气物业管理合作社,着手开发沼气的后续管理维护市场。农户只需缴纳一定的年费入社,就能得到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目前,合作社已有30多名中级沼气技工、3名高级沼气生产工和8名专业维护人员。

     此外,合作社还采购了抽渣运输车、抽渣泵、运料车等设备,向社员提供上门维护、进出料服务,如果粪料不足,社员还能向合作社买料。截至目前,合作社社员已达到3600多户。

     同样是探索沼气的可持续利用,新津县普兴镇则另辟蹊径。在土地整理后新建的袁山社区旁,新津县投资240万元建了一个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站,通过管道输送到袁山社区一期的150户农户家里,每立方收费1.5元,比天然气还便宜3毛钱。

     样本二:

     产业区里的“生态循环”

     在位于双流县煎茶镇的新彘猪业有限公司,我们看到一组奇特的数字:这个省内排名前三甲的规模化养殖场年出栏量达12万头,而煤电消耗却几乎是零。

     “秘密就在那底下。”新彘猪业总经理助理周保指向一个巨大的白色半球状储气囊。储气囊下方是一个2万立方米沼气池,另一边的一排平房中,安装着西南地区养殖行业中功率最大的沼气发电机组。

     在建设这个养殖场的同时该公司就配套了这个沼气循环系统:养殖场的粪尿经过处理随管道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用于发电,产出的电能满足养殖场的通风、保暖、办公照明等需要,发电产生的废热水又通过水管进入沼气池的保暖系统,为沼气池的二次发酵提供热量。

     “平均每头成年猪每天可以产生1.43立方米的沼气,每年发电100多万度。”周保计算,公司直接节约的用电成本就有50多万元。

     在崇州市桤泉新城零碳农业产业示范园,这一“零排放”的“生态循环”模式更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生态养殖+沼气循环系统+自主供电供气”的基础上,园区还在1000余亩种植基地中使用沼渣做基底肥,用沼液进行喷灌施肥,不仅可以将全部的沼气废料消化,还将有机蔬菜搞得有声有色。

     “沼气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更是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成都市农委农建处处长殷小伟认为,成都的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正把农村沼气建设推向发展快车道,而沼气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创新应用,也将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来源:四川日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