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是绿色发展“科学运算”

发布时间:2020-06-30  点击:4608  来源:四川省绿色节能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12月8日,主题为“绿色发展·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的新闻发布会上,四川提出绿色发展的“加减法”。根据发布人的解释,“加法”即造林添绿,“减法”即减少污染物排放。

      解题需要科学运算,解答绿色发展的“考题”,也需要科学运算。四川面对形势需要,既做绿化造林的“加法”,又做防治污染的“减法”,一加一减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平衡”,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科学运算”。
      绿色,本来只是众多颜色中的一种,但是在当下,它却享有比其他颜色更加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理念之一,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同样把绿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近年来,四川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山清水秀的底色更加鲜明,美丽四川正在显露生态魅力,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这一切都是四川做好绿色发展“加减法”的成效,也意味着绿色发展必须在加减之间找到平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色发展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从社会诉求看,民众已从以前的“求生存”转变到现在的“求生态”,从以前的“盼温饱”转变到现在的“盼环保”,这一切都对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四川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领会“加减法”的要领,在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在绿色发展上打好“算盘”。
      绿色发展首先要保护绿色,也就是要做好“加法”。搞好造林绿化,是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提升林木覆盖率,还是开辟街头绿地,都是为生态环境提供更多“肺活量”。因此,我们要结合四川实际,做到因地制宜,既注重提高造林绿化面积,更注重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四川森林覆盖率今年有望达到36%,到2020年计划达到37%,1%的增加幅度看似很小,实际完成起来难度很大,我们要启动绿化全川行动,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的造林热情,让绿化全川的行动变成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坚持绿色发展,既要做好生态保护的“加法”,还要做好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减法”。现在,四川能游泳的河多了,但落后产能仍然存在;违建少了,但一些老大难问题仍待攻克;绿色发展指标日益强化和增加,但长效政策机制有待完善……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四川绿色发展亟需做好“减法”。我们看到:十二五期间四川淘汰了约50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十三五还要再淘汰50万辆,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四川节能减排的决心。特别是四川坚持约谈问责,推行绿色考核,强化责任倒逼,今天让你约谈“没面子”,明天可能让你问责“丢帽子”,这种约束机制更昭示了节能减排的力度和铁腕。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无数经验证明:人对自然过度的索取行为和开发强度,是不科学、不可持续的。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守环境保护的底线,对落后产能就要坚决淘汰,在考核问责上就要严格约束。要抓住“关键少数”,建立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加大生态环境资源离任审计,进一步传导环保压力。要综合运用预警、通报、约谈、限批、“一票否决”等多种措施落实问责制,使之成为绿色发展的“杀手锏”。
      当然,淘汰落后产能也伴随着“阵痛”。以达州为例,位于城区的达钢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源,但涉及到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很快关停或搬迁都不现实,即使实施了约谈,污染问题短期内也很难解决。可见,“呼吸”与“饭碗”,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纠结与胶着。是要“生计的维持”还是要“洁净的空气”?似乎二者难以选择。但是,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二者之间不一定是“敌对”关系,只要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呼吸”与“饭碗”就可以兼得。实际上,四川在这方面早有先例和成功经验,今后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着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绿色与发展不能偏废,“加法”与“减法”不能失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这就需要在“加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只要我们“科学运算”,就能答好绿色发展的“考题”,就能交出一份四川绿色发展的合格“答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