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20-06-30  点击:226  来源:四川省绿色节能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我国人口多,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不足,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趋强化。面对这个形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低碳经济,一般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以消费水平和质量持续稳定提高为目标函数,以环境承载力及消费中最小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约束条件。
  一
  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并从技术问题跃升为全球性政治经济博弈的崭新领域,引起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模式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低碳经济首先是一个技术创新问题,其次属于经济范畴,最终应归结为国际政治问题。
  第一,低碳经济是技术创新问题。从逻辑起点看低碳经济属于技术问题,其发展将导致以低碳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新减排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出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以及人类消费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有效控制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维持全球生态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节能、降耗、减排,还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都必须以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普及和推广为基础。技术创新既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本质所在。最先开发相关技术的国家有望成为新的领先者、主导者乃至垄断者,其他国家将面临新的技术壁垒。从实践上看,不少发达国家因早已完成工业化、在节能减排技术上拥有领先优势,正试图借低碳经济再次拉开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第二,低碳经济是经济问题。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物质的丰裕,更不仅是GDP的增长,人们深刻反思和批判现代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表达了对以环保为核心的“后工业时代”生态文明的憧憬和向往。低碳经济是关于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函数集合,是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所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全球制造业将从高能耗的粗放式增长方式转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原有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贸易模式面临转型,传统经济结构面临调整;而且,发展低碳经济,还有助于充分挖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促进新的产业链形成,改变产业布局和贸易方向。低碳经济背后隐含着巨大经济利益,涉及未来全球体系经济、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空间及其相关权利与责任,对国家经济竞争力影响巨大。只有拥有领先的低碳技术,才能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把握先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领头羊”。
  第三,低碳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国际政治问题。在世界多极化发展格局下,低碳经济已上升为国际政治范畴。各国在环境损害责任、发展的平等权利、减排义务分配、技术转移和资金补偿等方面的不同立场,将会形成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集团,从而改变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政治外交格局。从当前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看,表面上低碳经济是基于对全球气候变暖危及全人类生存的道德关怀,实质上却往往表现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全球政治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发达国家试图利用低碳技术优势继续管控世界,制约新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争论分歧由来已久,包括长期目标、减排承诺、适应措施、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等,焦点之一是发达国家能否率先承诺量化减排目标。但是某些发达国家一方面减排诚意不足,对发展中国家不履行技术和资金承诺;另一方面又试图将减排责任转嫁发展中国家,否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因此,正视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现实能力,努力寻求历史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及权利义务的公正合理的划分方案,是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解好的一道题。
  二
  对于我国来说,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发展,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也有利于培育发展新优势、拓宽发展新空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见到实效,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是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是否降低,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生态环保的力度有多大。因此,我们应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努力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路子;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节能环保为重点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构建有利于节能环保的产业体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既为当代提供发展的支撑,又为未来留下发展的基础。
  首先,要正视我们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制约因素。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不少挑战,主要表现为: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完成,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总体技术水平仍相对较低,能源基础水平及能效较低,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等等。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必然性。一是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既带来压力,更带来机遇。在应对金融和气候双重危机背景下,国际经济结构和贸易规则发生变化,我国有机会凭借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避免西方发展老路,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向高效低碳产业结构转型,有利于保持国际贸易领域持久竞争力。二是我国科研队伍日益庞大,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节能减排理论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三是在政策支持方面,从“十五”时期到“十二五”时期,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既为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也为国际科技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四是在立法保障方面,颁布《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清洁生产的机制、手段和方法,使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资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法可依。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可能性。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径和必由之路,并非发达国家专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共同探索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对我国来说,抓住机遇推动国内能源结构转型,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选择。对于当前的环境问题,不仅政府高度重视,普通百姓也高度关注。人们对资源环境保护日益高涨的呼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内在动力。而且,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举世瞩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初的不足300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约5000多美元,财政收入大幅上涨,具备了足够财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充分体现我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第四,科技进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手段。我们的优势还在于拥有全球清洁能源最大市场,并且成本相对低廉。“十一五”至“十二五”时期,国家科技计划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引进新能源高新技术,支持新能源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新能源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地方和企业环保科技投入水涨船高。这些努力,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强大坚实的科技支撑。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周毅
来源:经济日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