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30 点击:236 来源:四川省绿色节能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过多地使用化石能源。城市是二氧化碳的高排放区域,建设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最优模式。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符合自己特点的低碳发展模式。笔者结合本地实践,谈几点体会。
低碳城市的内涵
对于低碳城市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有人认为,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
笔者认为,低碳城市本质上就是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低碳城市包含以下4方面的内容:一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保持碳源小于碳汇;二是城市居民形成低碳生活理念,保持低碳的生活方式;三是企业生产方式的低碳化,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降低碳的排放量;四是政府以低碳社会为目标,将低碳城市政策化、制度化,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低碳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
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无论通过何种方法建设低碳城市,都需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发挥地区优势。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已具备以下条件:
基础条件良好。四平市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总量平均为578.5毫米,水资源总量23.99亿立方米,全年日照时数2648.4小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能源,为加快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丰富的可再生资源。
低碳产业崛起。四平市“十二五”期间将建设风力发电项目22个,总规模3600兆瓦;生物质能发电项目7个,总规模272兆瓦;光伏发电项目5个,总规模150兆瓦,为低碳产业集约集群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碳汇能力较强。四平市是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总体目标,目前,全市的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断提高,预计到2015年,全市将完成各类造林30万亩,封山育林75万亩,极大地提高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能力,将为加快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生态资源优势。
污染减排显著。“十一五”期间,四平市实现COD减排17180吨、SO2减排9799吨,连续3年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对改善区域整体环境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全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开展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
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者,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把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探索一条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符合城市发展实际、具有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加强组织领导。低碳城市建设涉及经济、科技、规划、交通、建筑、消费等诸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政府层面的低碳城市组织架构,各部门间建立有效的协调和决策机制,明确低碳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具体步骤和政策措施,出台有助于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并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开发低碳技术。基于一些城市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时间内不可能根本改变,目前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大力开发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新能源等低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为此,各级政府、各部门应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发展规划,把低碳科技支出作为财政预算的重点,调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低碳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加强国际、国内低碳技术的合作和交流。
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在低碳城市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从结构上实现经济低碳、高效发展。农业要重视增加有机肥投入,减少农药的使用,推广秸秆气化、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高效农业。要加快低碳技术产业化,加快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步伐,促进可再生能源、替代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发展,扩大低碳产业产值和规模。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加快产业聚集。据分析,通过产业集群,可以节约土地30%,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0%,节约行政管理费用20%以上。要高度重视现代产业聚集区规划编制工作,将现代产业聚集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要与土地、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环保等规划实现有效衔接,为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留足发展空间,更要在区域范围内或更大范围内,集约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以较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推广低碳消费模式。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技术、产业、消费等多领域长期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每一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积极组织开展低碳经济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鼓励城乡居民在日常生活购买使用有节能环保认证标志的空调、冰箱等绿色家用电器,推广使用节能灯、节水用具、节能环保锅炉、节能汽车等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引导广大市民形成低碳消费方式。同时,健全行政管理制度,提倡无纸化办公,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采购低碳办公设备,制定办公资源使用定额标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