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28-84475518
发布时间:2020-06-30 点击:5605 来源:四川省绿色节能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从1992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到2013年的波兰华沙,全球气候谈判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在2012年关闭“巴厘路线图”启动的两个特设工作组后,各方已开始为在2015年达成一个关于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协议展开努力。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
1992年6月,首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上第一个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会议期间提交各国签署。
《公约》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但大会未能就发达国家应提供的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等问题达成具体协议。
——1997年:《京都议定书》通过
1997年底,《京都议定书》在日本通过。《议定书》规定了第一承诺期(2008-2012)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量化减排指标,并要求它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所需的资金及技术支持。
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在缓慢的进展后,《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生效。
——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确立
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巴厘岛举行,各方对《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大会最终通过“巴厘岛路线图”,启动《公约》下的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谈判并行的“双轨制”谈判。
——2009年:哥本哈根未达共识
2009年底,100多个国家首脑聚集到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
由于各方在减排目标、“三可”问题(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长期目标、资金等问题上分歧较大。《哥本哈根协议》最终没有被大会通过。
——2010年:坎昆会议继续争吵
2010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在墨西哥坎昆召开。尽管会议未能完成“巴厘岛路线图”的谈判,发达国家推进并轨的步伐也继续加快。但关于技术转让、资金和能力建设等发展中国家关心问题的谈判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最终,在玻利维亚强烈反对的情况下,缔约方大会强行通过了《坎昆协议》。
——2011年:德班确定“新平台”
德班气候大会达成一揽子成果,包括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一个新的进程讨论2020年以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采取更加有利的行动等事项。
——2012年:多哈实现“气候通关”
多哈会议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做出了决定,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要继续大幅度减排。会议同时决定,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要在快速启动资金之后继续增加出资,到2020年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规模,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上一篇:没有了..